
智能行車的一大突破
大家都知道,智能行車在精確定位和智能防擺、防撞技術方面比傳統的行車更有優勢,因此對行車有高標準的客戶會需要智能行車,而且智能行車的需求呈現趨勢化發展。但是目前我國的智能行車在發展上比國際智能行車又落后了許多。
值得欣喜的是,近日,我國智能行車領域又有了新的突破。太原重工集團聯手上海梅山鋼鐵公司,開發出我國首臺(套)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智能化冶金鑄造行車,實現大型冶金高端裝備智能化新突破。
7月26日上午,上海梅山鋼鐵公司18號智能行車的操作工俞伶俐正在駕駛室“輕松操作”,只見她輸入程序按下“確認鍵”,龐大的行車就像長了“大腦”和“眼睛”,自動把一爐1600多攝氏度的滾燙鋼水吊起,運輸到指定位置,正式開始鋼水吊運作業。
冶金行車主要適用于金屬冶煉、扎制和熱加工等的專用行車,過去“吊鋼水”全靠人工操作,而這是一項對精準性、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活,來不得半點偏差。因此對操作員有較高強度和難度的工作要求。
這款250噸行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集成了傳感、無線通訊、傳動、物聯網等技術,極大提高了行車的安全性、可靠性,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和作業風險。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方面可以被我們所借鑒。
首先,是智能運行智能診斷智能管理。據250噸智能行車項目設計師介紹,通過傳感器與智能決策軟件與行車集成,實現感知、分析、推理、決策和控制功能,實現人、機、物的交互、融合,讓行車能適應工作環境的變化。裝備控制采用指紋識別與操作權限管理,操作人員通過指紋識別后操作行車,控制系統將操作人員的身份信息和操作信息記錄并保存,實現責任到人。當行車接收到地面控制中心發出的目標位移任務指令,操作人員確認任務無誤后只需點擊確認按鈕,全程無需再動手操作,行車自動運行到目標位置,然后,行車吊鉤將滿載著高溫液態金屬鋼水的鋼包準確抓取,抓取提升后的行車通過獨立防搖擺控制系統實現平穩移動,移動過程通過先進傳感技術自動避開非安全區域,精確吊運至指定位置進行鋼包澆注。同時,這款智能行車還具備智能診斷、雙向視頻監控等功能,并實現自動供油、對溫度、濕度和空調狀態等信息進行判斷,使行車運行更加安全可靠。
其次,這次的智能行車的突破,也是引領傳統起重裝備智能化產業升級。行車是鋼廠最重要的物流運輸裝備,行車的智能化,對智慧鋼廠建設極為重要。后續,行車廠家將圍繞“自動巡航、天地一體、精準對位、工序接力”的目標,實現煉鋼行車智能化,達到無人操作、有人監控目標;通過無線網絡平臺和行車集控中心平臺搭建,實現所有行車監控系統聯網;建立鐵水、廢鋼、鋼水、板坯等行車物流管理系統;建成行車物流控制和監控中心,構建“三化五中心”的智慧化生產格局,助推梅鋼智慧鋼廠、城市鋼廠建設進程。
開發輔助作業智能行車,也是智能行車的下一步目標之一。一個工作人員就可以在工作臺控制數臺智能行車完成吊廢鋼、原料等工作,操作人員在地面就能遙控行車進行檢修工作。
智能行車是未來行車機械設備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,誰能夠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,或許就能引領整個行業。
以上由靖江起重設備廠提供,轉載請說明出處。